• 回到顶部
  • 021-58465058
  • QQ客服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黄虫粉饲料介绍

(一)黄粉虫的饲料黄粉虫食性杂,大多以麦麸、米糠或玉米作为饲料,但为了提高产量与质量,降低饲养成本,一方面可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农作物秸杆草粉)降低养殖成本;另一方面可在麦麸、米糠或玉米的基础上,适量加入高蛋白质饲料,如豆粉、鱼粉及少量的复合维生素等,提高产量。特别是繁殖用的黄粉虫,一定要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以提高下一代的成活率和抗病能力。实践证明,单一的饲料喂养,会造成饲料浪费,比如单用麦麸喂养的黄粉虫鲜虫,每增加1千克虫重,需消耗饲料3~4千克;而用复合饲料喂养,每增加1千克虫重,则仅需饲料2.5~3千克。所以,养殖黄粉虫不能单纯地计算饲料的价格,还应同时注意饲料的营养价值。如在良种繁殖饲料中加入2%的蜂王浆水液,可促使雌虫产卵量成倍增加,最突出的平均每雌产卵量达到880粒,生产组平均每雌产卵量达到610粒,而且幼虫抗病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 

(二)饲养设备常用盒、缸、木箱、纸盒、砖池等器具进行饲养,但要求内壁光滑,器具缘深达15厘米左右,以防幼虫、成虫逃逸。 

1.饲养场地。一种方式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最好连片,所用房间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泥抹地面,以达到防鼠、灭蚁的目的。适当增加保温设施,让舍内保持恒温;另一种方式为塑料大棚采热养殖。也可以将两种养殖方式有机地结合,即房舍与大棚联体建设,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调节温度。但是不论选用哪种方式,均须满足6个条件:经济实用;具备加温保温的条件;通风性能好;建筑结构合理,便于观察和投喂;管理方便;便于虫粪与幼虫的分离。 

2.房养及配套设施。房养是最常见的养殖形式,但房舍内要有相应的加温设施,比如暖气、煤炉等。 

3.饲养架。为了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可利用活动式多层饲养架进行立体饲养。饲养架由/30×30×4角钢组装而成,一般分为6层,每层可以放置6个标准饲养盘,每架可摆放 36个标准饲养盘。 

4.分离筛。分离筛分为2类,一类用于分离各龄幼虫和虫粪,一类用于分离老熟幼虫和初化的蛹,并且可以区分大小不同的蛹。幼虫与虫粪的分离筛由20目、40目、 60目铁丝网及尼龙丝作底制作而成;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制成;用于老熟幼虫和蛹以及不同大小蛹体区分的分离筛,由3~4毫米孔径的筛网作底制作而成。 

分离筛在使用时,上面架设 15瓦的灯泡,照射筛中虫体,使小虫体通过筛网孔眼落下,大的虫体或蛹体留在筛网中,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5.产卵盘。产卵盘与标准饲养盘规格统一,由产卵隔离筛和标准饲养盘2部分组成。产卵隔离筛由40~60目筛网制作而成,四周比标准饲养盘缩小0.5~1.0厘米。在使用过程中,在产卵网筛和标准饲养盘底部之间放置一层卯卡纸,制作成标准卵卡。 

6.孵化箱和羽化箱。卯和蛹在发育过程中外观上静止不动,为了保证其最适温度和湿度要求并防止蚁、螨、鼠、壁虎等天敌的侵袭,最好使用孵化箱和羽化箱。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设计制作的孵化箱和羽化箱规格为:箱内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上下两层之间的距离以标准饲养盘高度的1.5倍为宜,两层之间外侧的横向隔离板相差10厘米,便于进行抽放饲养盘的操作。左右两排各排放5个标准饲养盘;中间由一根立锥支柱间隔;底层留出2个层间距以便置水保湿。 

7.其他。温度计和湿度计、旧报纸或白纸(成虫产卵时制作卯卡)、塑料盆(不同规格,放置饲料用)、喷雾器或洒水壶(用于调节饲养房内湿度)、镊子、放大镜等。 

(三)环境条件控制环境条件对黄粉虫的生长发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最佳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为 25~32℃,致死高温为36℃。最佳的相对湿度为,成虫、卵为55%~75%,幼虫、蛹为65%一75%。黄粉虫具负趋光性,怕光而趋暗。因此,黄粉虫饲养车间要保持适宜温度,可根据不同的环境采取相应措施,房舍饲养,可以用煤炉、电炉加热;大棚养殖可以利用火道、暖风加热。 

(四)生产管理黄粉虫一个生长周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 

1.种群密度。黄粉虫为群居性昆虫,若种群密度过小,直接影响虫体活动和取食,不能保证平均产量与总产量;密度过大则互相摩擦生热,使局部温度升高,且自相残杀机率提高,增加死亡率。所以,幼虫饲养种群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1~2千克 (7000~15000只)。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宰温高、湿度大,密度也应小一些。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 4000~6000只。 

2.幼虫饲养与虫粪筛除。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麸皮或其他饲料,再将黄粉虫幼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或最多不超过2—3厘米厚为宜,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让虫子生活干麸皮与菜叶之间,任其自由采食。每隔一周左右,筛除虫粪,换上新饲料。当幼虫长到20毫米以上时,便可采收用于饲喂动物。一般幼虫体长达到30毫米时,颜色由黄褐色变淡,且食量减少,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以后很快进入化蛹阶段。 

幼虫孵化后很快就开始取食,待标准饲养盘中的饲料基本食完时(5~10天)应尽快将虫粪筛除,筛除虫粪后应立即投放新的饲料,每次投放的饲料量为虫体总重量的20%~30%,也可以在饲喂过程中视黄粉虫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饲料投放量,饲料投放量以3~5天食完为宜。一般幼虫为3~5天筛1次虫粪,投放1次饲料。筛除虫粪时应注意筛网的型号,以免虫体随虫粪漏出,3龄前的幼虫用 100目筛网,3~8龄用60目筛网, 10龄以上可用40目筛网,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为宜。筛虫粪时应仔细观察饲料是否吃完,混在虫粪中的饲料全部被虫体食尽时再筛除虫粪。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喂菜叶和瓜果皮前,应先筛出虫粪,以免虫粪沾在菜叶和瓜果皮上,虫粪沾水后很快会腐烂、变质,造成污染。 

3.蛹的收集与羽化。幼虫生长到12龄以上开始化蛹,待老熟幼虫达60%~80%的蛹化率时,即需进行分蛹。初蛹呈银白色,逐渐变成淡黄褐色、深黄褐色。初蛹应及时从幼虫中拣出来集中管理,经12~14天,便羽化为成虫。蛹期为黄粉虫的生命危险期,不但要调节好温湿度以防霉变,还要及时将蛹与幼虫分开,以防被幼虫咬伤。分离蛹的方法有手工挑拣与过筛选蛹两种方法。少量的蛹或挑选育种个体可以用手工挑拣,蛹多时用筛网筛出。使用蛹体分离筛时,应注意不要使筛中蛹体数量过多,遵循少量多次分离的原则。 

在养殖过程中,要自卵开始就使各虫态整齐一致,以使化蛹时间集中,在同一时间,多数幼虫同时化蛹,减少虫体间的相互残杀。分蛹应在幼虫化蛹前或接近化蛹时进行。黄粉虫怕光,老熟幼虫在化蛹前3~5天行动缓慢,甚至不爬行,此时在饲养盘上方用灯光照射,小幼虫较活泼,会很快钻进虫粪便或饲料中,表面则留下已化蛹的或快要化蛹的老熟幼虫,这时可方便地将其收集到一起。 

育种用蛹应该进行手工挑选,挑拣个体大、色泽均一的蛹,每盘放置6000~8000只蛹。在标准盘中加盖一层新鲜饲料后将其置于羽化箱中,7~10日后取出培育成虫产卵。中间可隔2~3天检查1次。商品(食用)用蛹应尽量保持同一批次的大小均匀,不可将大小差别明显的蛹体放在一起,以免影响市场价格和销售。将分离出来的蛹集中在一起,置于羽化箱中,经过8~10天便集中羽化为成虫。 

4.成虫的分离与饲养。分离成虫的方法主要有3种: 

菜叶诱集。选择含水量较大的蔬菜叶,在刚出现羽化的成虫时,将菜叶置干饲养器具中,成虫便迅速爬到菜叶上取食,然后将菜叶连同成虫一起取出,放到集卵箱中;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将成虫分离出来。 

用浸湿的黑布或海绵等物覆盖在饲养器具中蛹和成虫上面,将黑布移至集卵箱中,把成虫拨下来即可,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将成虫分离出来。 

人工手拣。可以使蛹和成虫受伤率降低,但用工浪费。在育种材料的选择中,人工手拣仍是必要的手段。 

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或其他各种饲料,如生物蛋白饲料、配合饲料、全价饲料及青菜。初时体呈灰白色,后渐变浅褐色,经1周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经1~2个月进入产卵盛期。黄粉虫交配多在夜间,交配过程遇光刺激往往会受惊吓而终止,因此,成虫期应在黑暗的环境,并尽量减少干扰。交配对温度也有要求,20℃以下或32℃以上很少交配。交配产卵期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 

5.卵的收集与孵化。黄粉虫卵的收集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产卵筛,即在成虫产卵时,在产卵筛的纱网底下铺垫的白纸上,撒一层薄薄的麸皮,卵从网孔中落在下面的麸皮上,一般接卵纸2~3天换1次,将换下的麸皮、虫卵放入饲养器具中,经7~10天便可自然孵出幼虫。 

另一种方式是沿用饲养器具,底垫白纸,但会有部分卵散落于饲料中,搜集时应该同时将二者放在一起。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附衬一张稍薄的糙纸,上铺0.5~1.0厘米厚饲料,每盒中投放6000只 (3000雌:3000雄)成虫,成虫即将卵均匀产布于产卵纸上,每张纸上2天即可产1万~1.5万粒卵,每隔2天取出1次,即制作成卵卡。另有部分卵散落于饲料中,可忽略不计,以用作孵化时的覆盖物。 

将卵卡纸置于另一个标准饲养盘中,做成孵化盘。先在标准饲养盘底部铺设一层废旧纸张(新闻纸、纸巾纸、包装用纸等),上面覆盖1厘米厚麸皮,其上放置第一张卵卡;在第一张卵卡上,再覆盖 1厘米厚麸皮,中间加置3~4根短支撑棍,上面放置第二张卵卡;如此反复,每盘中放置4张卵卡,共计约4万~6万粒卵。然后将孵化盘置于孵化箱(孵化箱规格同羽化箱)中,1周后取出,进入生产车间。 

6.卵的保存技术。黄粉虫卵的孵化受温湿度的影响较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卵期缩短。当温度在25~30℃时,卵期5~8天;当温度为19~22℃时,卵期为12~20天;温度在15℃以下时,卵很少孵化。 

(五)防病措施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如下: 

1.软腐病。该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山东省出现于7~9月份。发病后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粪便稀清,最后变黑而死广。死亡虫体初黑软,且散发恶臭气味,后变干瘪、僵硬。主要是由室内空气潮湿,饲料含水量过大,放养密度过大以及在幼虫虫粪清理及各虫态分离过程中造成虫体受伤,未及时清理病伤虫体等引起。 

防治措施:发现软虫体要及时清除,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停放青料,清理残食,调节室内湿度。将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与麦麸250克混合均匀投喂。 

2.干枯病。虫体患病后,由体节部位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主要是由空气过于干燥,饲料过干所致。 

防治措施:在空气干燥季节,及时投喂青料,在地面上洒水,或设水盆降温。 

5.螨害。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孵化率低,繁殖力减弱。主要由饲料湿度过大,气温过高,食物带螨引起,一般发生于7~9月份。 

防治措施: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夏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食物带螨。饲料要密封储存,料糠、麦麸最好消毒,晾干以后再饲喂。特别在湿度过大的夏季雨天,所投青料必须干爽,不能过湿,及时清除残食,保持虫箱清洁,并使用强氯精200倍液消毒、在阳光下曝晒10分钟。药剂防治要慎重,一般使用40%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倍液喷洒墙角、饲用箱和饲料,杀灭效果达80%~90%。 

还要注意饲养室内严防蚂蚁、苍蝇、蟑螂、老鼠、壁虎,室内严禁放置农药,严禁在饲料中积水或于饲养盘中见水珠。

行业新闻
上海市特种养殖业行业协会(英文缩SBA)    品牌    知名品牌    黄虫粉饲料介绍